友情提示: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,请尝试鼠标右键“刷新”本网页!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,谢谢!! 报告错误
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

大明血裔-第章

按键盘上方向键 ← 或 → 可快速上下翻页,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,按键盘上方向键 ↑ 可回到本页顶部!
————未阅读完?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!




    这些将领也不是第一天跟着张勇了,再说了这是陛下亲自点的一军之帅,他们无条件相信程孝廉,自然不会跟张勇过不去,当即就表示:“我等愿意听从大帅号令,若有违抗,军法处置!”

    城外的对战开始拉开了帷幕,一方面是想要回去救援的图海,另一方面则是要在大明君臣面前证明自己的张勇,两个人可以说都是这个时代一流的将领,杀在一起也算是你来我往。

    图海虽然在军阵变换上没有吃亏,但是在花招上面可是吃了大亏了,这大明军伍的花招实在是太多了,不论是陌刀阵和大戟营那种冷兵器的极致,还是火枪和掌心雷这种从来没见过的军阵火器全都拿出来了。

    要知道以前打仗的时候,军阵上面很少用火枪,一枪放完,第二枪的子弹没等填装,大清的骑兵已经赶到了跟前,一刀就能要了你的命。而大明军伍之中新式火器,竟然可以连续发射,让图海赶到了阵阵后怕,这玩意要是以后出现在战阵之上哪儿还有大清骑兵的活路,人家拿着火枪一直射,早晚能把你射趴下。

    让他心安的是这火枪只能连续发射七发子弹,而且也会炸膛,大明军伍的配备并不是很多,否则这仗可真的是没法打了。

    这一轮轮的花招已经让图海疲于应对了,而对面领军的张勇也是一流的军阵统帅,平常统兵几乎没有什么破绽,让图海更是在闲暇的时候在心里腹诽,若不是当初朝里那些昏庸的东西,张勇这种人物又怎么会投靠了大明。

    总的来讲,双方激战了五六日,满清是处于劣势的,在人数并没有占优的情况下,图海必须得赶紧想出好法子来,否则这一关可真的过不去了。

    张勇虽然取得了一点优势,但是可不敢掉以轻心,稍有不慎,他就会被打入万丈深渊。于是用兵愈加小心。

    这是这一日杨有财突然来到了军中,传达了程孝廉的旨意:“张勇,朕在城头上看了这几次战事,你怎么跟个小娘们一样打仗畏手畏脚的,遇到优势不敢主动出击,不敢扩大优势,不敢跟图海对拼,朕告诉你,朕不怕你打输了,也不怕北京城丢了,就怕这扫北军的气势都让你打没了,打输了,北京城丢了朕带着人重新打回来就是了,若是这扫北军的气势没了,朕拿什么找回来?”

    说完杨有财就把圣旨递给了张勇:“皇上说了,以后的仗放开手脚去打,若是有人敢质疑你,直接给他看圣旨,看完了砍了他的脑袋皇上都不会说别的,但是再打这种窝囊仗,可别怪皇上亲自出城来跟你算账!”

    (本章完)

第917章 攻势凌厉() 
?    张勇接到了程孝廉的旨意也明白了他的意思,现在明朝有些优势,能够一口气吞掉清朝的军伍,就不要犹豫,否则迟则容易生变,夜长容易梦多。

    若是以后局势转换,没了这些优势,再想要吃掉这支军伍可就难了。与其那样不如趁着现在先把成果攥到手里。

    于是在第二天的攻势之中,张勇一改往日的作风,开始对着图海的军伍穷追猛打起来,但凡是出现了丁点优势,立刻兵力就压过去。

    图海的压力瞬间激增,要不是也算得上沙场宿将,怕是直接就要溃败了。就像是两只猴子在一起打架,打了好几天,突然有一天,对面的猴子一把撕下了身上的伪装变成了老虎,这边的猴子可瞬间有些吃不住劲了。

    这一日大战,图海勉强挡住了张勇的攻势,只是军中的损失超过了往日损失的三倍,图海也开始想别的法子了,他很清楚现在最重要的是打赢眼前这一仗,只有打赢了这一仗他才有回盛京解释的机会,若是打不赢这一仗,怕是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,连着大清都得给自己陪葬。

    沉下心来他也不再着急打赢,反而是开始寻找大明军伍的破绽,大明军伍虽然花招多,但是相对应的他们的老式军阵操练并不熟悉,若是能拖到两军交接之后的一段时间,凭借军阵变化就能转劣为优,到时候也许能够找到获胜的希望。

    第二日的大战,图海忍着前期的损失惨重将战场拖进了军阵对决之中,诚如图海所想象的那个样子,大明军伍虽然熟悉各种模式的作战,但是对于军阵变化疏于演练,被图海抓住了机会,狠狠地来了一下子。

    两天之间,两军算是打了一个平手,互有伤亡惨重的一天,不过张勇倒是对于图海的眼光佩服不已,这种情况下,图海竟然能够发现大明军伍的破绽,甚至迅速在战场之上铺开,让大明军伍吃了大亏,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

    也就是在这一刻起,张勇算是彻底明白了程孝廉的苦心,若是真的让图海缓过劲来,凭借图海的本事,张勇还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打赢他。

    于是在接下来的大战之中,张勇一边避免与他拖入战阵变换的战局之中,一边找机会狠狠地给图海来一下厉害的。虽然图海手下的那些士卒已经明白了掌心雷和火枪的厉害之处,但是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知道如何防御这东西,甚至对这玩意都产生了畏惧的心理。

    图海也是感叹不已,当初大清骑兵纵横天下,何曾害怕过谁?没想到这火器竟然让当初凶悍无比的大清骑兵裹足不前了。

    不过这个时候他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,突袭盛京的大明军伍已经大败而归了。

    这次的战事可是怪不得王继勇,辽东人生地不熟,他带的又都是骑兵,攻城战根本没有什么好法子,这种人少的突袭战,打得就是敌人被吓破了胆直接开城投降,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城内的君臣前所未有的上下一心,攻了三天城损失了半数军伍也没有丝毫的成果,最后只能饮恨撤军。

    不过王继勇也算是发了狠,直接就接手了宁远、锦州和山海关这三处地方,打算在这里练兵,等到秋天的时候再做打算,总归是现在赶回去还不如在这里的作用大。

    对于此事程孝廉也表示了赞同,把住了这道大门,图海就断了兵粮的来路,若是他敢动手抢粮,京畿之地的百姓就够他喝一壶的了。

    毕竟大军屯兵于此,吃喝休整都要在这片土地上,那些百姓要是被抢了视作性命一般的粮草怕是跟他拼命的心都有了。

    况且王继勇的骑兵刚刚经历了大败,士气不高,就算是退回来也未必有什么好的效果,这几日作战虽然大明军伍没有多少骑兵,但是打得那是相当的不错,渐渐地朝中的臣子也都开始敬佩程孝廉的眼光,说实话一开始在甘肃的时候,张勇的本事他们还真没放在眼里。

    而远在南京城下的袁宗皓这个时候也开始发动了真正的攻势,前几日他得知张勇已经出城与图海交战,王继勇更是带着骑兵奔袭千里前往盛京,知道京城的战事并无大碍,否则就算程孝廉固执要冒险,那些大臣也绝对不会同意。

    既然后方没了顾忌,这个时候不攻城还等何时?早晚都得打,晚打不如早打,总归周朝的君臣不至于出城投降。民间有句话说得好,有枣没枣打三竿子,要是运气好没准就能跟李自成一般,里边自然有人打开了城池。

    于此同时,台湾的郑经也得到了消息,周朝南京被围,南边的这些城池肯定都没机会顾及,有便宜当然要占,郑经也调集了台湾的全部兵力打算孤注一掷,为了复兴大明,就算赌上一个台湾在所不惜。

    其实郑经的形象在后世的影视剧之中已经完全被丑化了,就其本身来说,这绝对是个大明的忠臣,活着的时候一直在与清朝抗争,只可惜英年早逝,台湾也就被施琅带人攻陷了。

    郑经带着人从厦门登陆,一路向北,高举大明旗帜,甚至喊出了程孝廉教给他们的口号,叫什么大明人不杀大明人,只杀吴三桂这反贼和满清鞑子!

    江南的百姓经历了孔府之事后,对大明的支持减弱了许多,甚至许多人已经开始保持中立,但是支持周朝的人更少,因为这周朝根本躲不开吴三桂这块大石,说起吴三桂来,这反来反去,都成了三姓家奴了,谁敢与他共事,还不得把自己卖了。

    在这种情况下,那些府县的知府和县令可是有些没了主意,如今南京城已经被围住了,说不准大周朝就没了,他们给大周朝守这个城池到底值不值得,若是大周朝没了,他们还固守城池,等到大军到了眼前,全家老小谁也保不住,但若是明朝打不下周朝来,他们就这么弃了城,回头秋后算账,还是保不住全家老小。

    在这种情况下,许多知府和知县的选择竟然是弃城而去,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儿,总归三班衙役和城头的守将全都找不到城里的大人了。

    (本章完)

第918章 海盗三代() 
?    郑经可算是趁着这个机会好生出了一口恶气,前些日子无论是怎么打,一座城池都打不下来,要说也是没法子的事情,他手下的人都是继承了他父亲郑成功的人马。而他父亲郑成功又是继承了他爷爷郑芝龙的人马。

    如今他手下的这些兵马算起来也是海盗三代了,满清骑兵如此厉害,到了骑兵二代的时候战斗力下滑还如此厉害呢,更别说这海盗的战斗力本来就在船上,传了三代,虽然郑氏一直在苦练他们陆地作战的能力,但是比起正规的军伍来还是差了不少事。

    最大的难题就是这军中的律法,一支军伍之所以能成为强军,那肯定是军中律法严格,向当初的岳家军,以及后来的戚家军,动不动犯了军法就得脑袋落地。

    但是海盗之间可就没这么多讲究了,海盗之中砍人最多的过错,便是出卖弟兄。虽说也组建了军伍,但凡是犯了错的,人家一说当初你爷爷跟我爷爷是什么交情,你爹跟我爹又是什么交情,这刀子可就砍不下去了,长此以往这些人也就拿这军中的律法不怎么当回事了。

    对此陈永华已经跟郑经提了无数次,但是其他的事情郑经都能当机立断,唯有这件事他没法做,众所周知郑经当初是和自己的奶娘睡到了一起,惹怒了郑成功,郑成功要派人杀他,多亏了他身边的这些弟兄保着他,后来郑成功去世,他的叔父们篡权,又是这些弟兄拥护着他杀回了台湾,这才继承了大明延平王一职,要让他对这些老弟兄们动刀子,他可是下不去手。

    台湾郑氏在史书上一开始在澎湖、厦门这些地方闹得很欢,是因为清朝的注意力根本没在他们身上,就算是这样他们也没把声势闹得多大,后来清朝调集大军,几乎是摧枯拉朽一般就把台湾给打下来了,说明他们的兵员素质其实并不是很高。

    所以自从陈永华从明朝那边回来,郑经一直想打下一些城池来建功立业,光复了大明,也保住了这延平王的位置。

    要知道台湾郑氏这个延平王的水分可是不小,那个时候明朝连南京都丢了,手里有兵有将的基本上都封了大官了,向什么白文选,李定国这些人都封了王位。

    等到真正大明平定天下的那一天,郑家这王位能不能保住还两说呢,于是他迫切地想要建功立业,一方面光复大明,另一方面保住郑家的荣光。

    只是现实可比想象要残酷多了,打了几个月的时间,一座城池都没打下来,郑经差点都绝望了,就算是这样,他依旧舍不得动他手下的那些弟兄。

    打下了几个城池之
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
未阅读完?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!
温馨提示: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,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!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,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