友情提示: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,请尝试鼠标右键“刷新”本网页!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,谢谢!! 报告错误
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

[德云社]大德云-第章

按键盘上方向键 ← 或 → 可快速上下翻页,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,按键盘上方向键 ↑ 可回到本页顶部!
————未阅读完?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!



  护国之军若是枉死,不止是寒了边境将士之心,还有百姓的悠悠之口。
  通敌的信件上印着平西王的王印,陛下是如何得到这些的,他心中有数。若说陛下一开始还有想过给云府一个善终,那这满朝文武过半的请求与众口一词的开脱,就是成全云府覆灭的最后一个理由。
  陛下可以有恻隐之心,但他绝不允许朝臣们异口同声地为另一个人开脱。
  出事之后,因求情的文官中多数是大先生的门生,致使龙颜大怒而治先生管教不严之罪。
  禁军上门拿人时,又莫名搜出了云府与郭府的往来书信,信中虽没有谋逆之词但字字句句均是大逆不道之语。
  郭家一门自是喊冤,这书信从哪来的都不知道,怎么就意图谋逆了?
  陛下正是因为朝臣求情一事气头上,见了那书信当时就拍案而起,命禁军将郭府一门锁拿下狱。
  唯一一个还能在陛下面前说两句话的,只剩下禁军统领张鹤伦。
  今日之事,师父早有预料,事先曾嘱咐于他务必谨言慎行,不必为德云开脱。此事头尾皆由陛下掌握,欲加之罪何患无辞,全凭圣心独断。与其同着百官一起求情对形势于事无补还惹得圣心不悦之外,还不如闭口不言先隐忍不言。
  毕竟他是大先生的门生,十几年一把手教出来的徒弟,比不得那些外人。他张鹤伦手握禁军,陛下的性命都在他手里;此时云府已经在风口浪尖之上了,如果连他也出口求情,只会激怒陛下。
  但锁拿郭府一门非同小可,他不能再忍。
  “怎么?想为你的老师开脱?”
  那天殿门口跪了一帮朝臣求情请谏,陛下砸了好些东西,正是怒火中烧的时候。
  桌案上的书信看得让人触目惊心。
  张鹤伦没敢领命抄了郭府,当即扫袍向前,拱手跪地。
  陛下眼神微眯,只要他说出一句求情的话,这一声令下就脑袋搬家了。
  “臣斗胆,有几句话想和陛下说。若是陛下听了,觉得臣无理尽可处置,臣绝无怨言。”
  陛下不语,静待下文。
  这难得的是叫张鹤伦这一副正儿八经,惶恐不安的模样。
  “陛下圣断自有原由,臣是个粗人,不懂得朝堂之事;但自小拜师,受教于先生也是因为大先生学识渊博,天下才子文人奉为圭臬。”
  “此番虽然搜有书信,但德云一脉为国为民牺牲无数,郭府喊冤,这天下人必定心有偏颇。”
  “若是陛下不加以查明,天下人必定诟病于证据不足就将人锁拿入狱,这事名传天下的先生,如何能堵悠悠之口啊?”
  这些话确实不好听,陛下厌恶得很,可不得不说张鹤伦说得对极了。且不说大先生功在社稷,桃李天下,这云磊立功无数,德云一脉孟鹤堂张九龄这几个都是为国征战过的,一旦有所差错,他身为皇帝因为惧怕功高震主而残害忠良的名头就挂定了。
  不说九五之尊,无人敢以下犯上。且看大先生的门生,一个个全是文人墨客,别的不行这嘴皮子可一流,写成故事世世代代传下去。
  严重些就是遗臭万年的罪过。
  夜幕降临时,一卷圣旨金书快马出宫,禁军一百人整齐划一,铠甲碰撞,沉重闷响儿。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  郭府一门封宅,禁军看守,不得出入。


第一百九十五章 前程似锦
  南境大军之所以一直迟迟未到就是为了等今天,封锁了天津城,不日将要押送云磊回京。
  淏城军上下无一从命。
  不说他们是云磊一手教出来的,这南境军自从奉旨来天津之后至今也有大半个月了,上至副帅下至柴火兵一个个的都嚣张得不行了!弄得他们像是外来人似得!
  南境军也一直迟迟不奉旨入城。分明就是故意的,如今里外夹击让二爷腹背受敌!
  还有那副帅领着前锋队伍先行进津的这些日子,说眼高于顶都是客气,简直是鼻孔长在脑门上,不跪下看不见人的狗东西!一直就没把二爷放在眼里,说是奉命入津由平西王训教,跟来了个祖宗似得。
  二爷不搭理他,下令“三不”。
  不管、不问、不反驳。
  没几天那副帅就拿下了天津城守卫权,还就真以为天津是他们做主了。
  淏城大军血战边境,守卫西北多年,平定战乱之后二爷有令一年一换防,为着就是不让国中兵马安逸丧志,如今城中的正是去年回来的淏城军,虽然人数远远比不上南境全军,但他们这些人的能力与耐心远也不是那些狐假虎威的东西能比的。
  而今南境大军赶在圣旨到的前一天大军围城,分明就是早有图谋!所谓贼喊抓贼说的就是这些人,扯什么“收买南境军意图谋逆”,这些个东西还能谋逆?
  二爷行军谨慎,治军严厉,淏城军上下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。如今眼看找不着错处,非要造个错处出来如何能让人不寒心?
  淏城军势必护着二爷绝不后退;董九涵一声令下,天津城中南境兵士尽数被拿下,城中守卫权拿了回来。大伙高兴地畅饮了一夜。
  圣旨至津,南境大军攻城,不同的是陛下旨意只说羁押进京,而他们要的是性命。
  王爷不会低头的,董九涵一直是这么以为的。
  可花神节这日,二爷的命令却惊坏了一帮将领。
  此事清楚明了,必是陷害。他们都能想的明白,不可能陛下想不通;南境军又是直属御前的,这一番分明就是陛下有意问罪。
  淏城军一干人等又是铁了心要护着二爷的,只要活着,什么都还有机会。
  谁知这时候他却召来了大家,说的却是他要进京的话。
  董九涵自然是头一个反对的,没别的,不能让他去送死啊。
  二爷有些哭笑不得,到这心里头还是感动得多;正是一路走来,兄弟不离不弃才成就了他。
  可今时今日如此境地也正是因为拥护者过多,树大招风。
  “今日之事早有安排,来得早些也省得我不安心。”
  “陛下虽然忌惮我,但对你们都是欣赏。”
  “这一次让你们拿回守卫权,除了给那些南境军一点颜色瞧瞧,最要紧的也是为了保住你们。”
  “陛下不需要功高震主的王帅,但他需要你们这些南征北战的精兵强将。”
  “只要守卫权还在你们手里,天津城就不会变。”
  若是没有拿回守卫权,天津城在南境军手里,等大军入城,一切尘埃落定时天津城必定会被陛下一纸朱批顺势定给南境军。届时,天津城军官大变,百姓如何不说,这一帮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无一会有善终。挂着他云磊的名号,就算事后平安,早晚有一天也会被灭。
  陛下只是疑心,并不是真想斩草除根,这一番事也都是陛下一手操控。只要天津守卫权在手,军民一心,陛下必定会网开一面,留个好名声,天津城上下就不会有变动。
  “不行!这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,为什么要认!”董九涵气得青筋暴起,脖颈通红,掌心攥得紧紧恨不得带兵进京去理论理论。
  “坐下。”二爷已经累了好长时间了,实在没有力气再与他说,只盼着这些个弟兄都能好好地:“我既然决定做了就一定有把握,你们都不许轻举妄动。”
  “王爷。”守城的主将李九春曾经领兵随堂主去进宫救驾,那一场血战宫门,他作为援兵清扫余党。
  “皇帝无情,淏城军为他镇守西北这么多年,今日境地全是太过心软!”
  “照我说,索性…”
  “照你大爷的镜子!”二爷一声呵斥:“这么多年了,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还不知道吗?”
  “咱们守卫边境,不是为了陛下,是为了百姓为了定国安邦!”
  “懂吗?”这不是一个问题,是一个命令;他的语气不容否定,郑重且严肃。
  这不是在京城养尊处优,享尽荣华富贵的朝臣,是陪着他南征北战,保家卫国的英雄。这些个汉子撕开衣裳里头全是多年来沙场厮杀留下的伤痕,铮铮铁骨。
  如今为着这一切,为着九五之上的人能高枕无忧,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拼打下来的声名就要这样被玷污了。
  二爷确实早有防备,当时回天津陪着杨九待产时,陛下态度不明,言辞之中已有暗示,只是当时局势未定,云府郭家还有杨九与孩子都是他的责任,他的羁绊,所以他不能退也不能让。
  如今大局已定,陛下自然就把心思放在他身上了;太师一事是陛下心病,何尝不是权倾朝野令人难以放心。
  南境军的副帅来时暗示的话就够明显了,为了造成淏城军懒散的假象,二爷下令“三不”,南境军拿下守卫权之后陛下就能放心,生死局开。
  副帅留在天津就是为了偷取王印制造假书信,造成云磊收买南境军,意图谋逆的假象。南境大军迟迟不到也是为了日后的“平叛”,更多原因还是为了掩盖真相,不让人怀疑一开始陛下的意图,反正不进城最后还能围攻造假,何乐而不为。
  盛京流言四起,张鹤伦的密信也送来了,郭府一门已被围封,德云书院开坛设教的事尽数被停。一众学子联名上书请求陛下彻查,学士儒生跪于宫门两日两夜不曾离去,如今云府谋逆一事已如烈火烹油,沸鼎之极,正是时候。
  五日之后就是春祭,陛下会前往祭台祭天,届时百官陪同,百姓随行。
  天时地利人和。
  堂主领兵从西北回京时请辞,功臣论功行赏时把原本交给堂主的巡防营五千精兵交给了刘筱亭。
  巡防营护卫盛京,等同于把百姓安危握在了手里。届时里应外合,孙九芳出城接二爷前往祭台,环环相扣,缺一不可。
  九馕和母亲都送出城了,私养的府兵也都派去了苏州;师父名扬天下,陛下自然不敢轻举妄动。
  该做的,能做的,都做了。
  父亲坚持留在盛京与云氏一族共进退,父子协力又有兄弟齐心,二爷端酒相敬谢这一生赤子不悔。
  “此后无论结果,愿诸君,前程似锦!”
  生死由己。
  啪!
  疆场厮杀都不曾落泪的爷们,一饮而尽,摔碗为敬。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  我生死无憾,不愧于天,但我的兄弟至亲,必要前程似锦,长命富贵。
  南境大军之所以一直迟迟未到就是为了等今天,封锁了天津城,不日将要押送云磊回京。
  淏城军上下无一从命。
  不说他们是云磊一手教出来的,这南境军自从奉旨来天津之后至今也有大半个月了,上至副帅下至柴火兵一个个的都嚣张得不行了!弄得他们像是外来人似得!
  南境军也一直迟迟不奉旨入城。分明就是故意的,如今里外夹击让二爷腹背受敌!
  还有那副帅领着前锋队伍先行进津的这些日子,说眼高于顶都是客气,简直是鼻孔长在脑门上,不跪下看不见人的狗东西!一直就没把二爷放在眼里,说是奉命入津由平西王训教,跟来了个祖宗似得。
  二爷不搭理他,下令“三不”。
  不管、不问、不反驳。
  没几天那副帅就拿下了天津城守卫权,还就真以为天津是他们做主了。
  淏城大军血战边境,守卫西北多年,平定战乱之后二爷有令一年一换防,为着就是不让国中兵马安逸丧志,如今城中的正是去年回来的淏城军,虽然人数远远比不上南境全军,但他们这些人的能力
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
未阅读完?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!
温馨提示: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,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!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,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!